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决策参考 > 首页 > 决策参考 >

浅析油茶低产林的形成及改造措施
2025-06-01 10:53:09   来源:和谐衡阳网   

本文从油茶低产林的形成、土壤质量下降、种植管理不当、树龄老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浅析油茶低产林的形成及改造措施

屈建华1 屈宏伟2

(1.衡阳县集兵镇人民政府 2.衡阳县石市镇人民政府)

【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但目前存在着许多低产林的问题。本文从油茶低产林的形成、土壤质量下降、种植管理不当、树龄老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改造措施,包括改善土壤质量、优化种植管理、更新技术等方法。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成因分析、土壤质量、种植管理、树龄老化、改造对策、可行性、改造效果、经济效益    

e3852e80-8db6-4300-8083-463893efe1af.png

1.引言 

研究油茶低产林的成因。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有望为我国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油茶种植的高产高效。  

03a08854-5032-4b7e-9e33-5bbf222545cc.png

2.油茶低产林的类型与成因     

油茶低产林是指油茶树生长周期内产量较低的林地。目前,我县油茶低产林面积广泛,造成了油茶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油茶树长势差、果实稀少、品质下降、树龄老化、抗病虫能力降低等方面。油茶低产林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也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了有效地改进油茶低产林,就必须弄清现有油茶低产林的类型及其造成低产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才能达到花工少、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目的。

2.1高矮不一,疏密不均的低产林: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造林质量差,保存率低;二是人畜危害,影响幼树生长或造成缺株。有些地方在发展油茶时,片面强调集中成片,忽视适地适树原则,在立地条件很差的地方种植油茶,又不细致整地,甚至用“一锄法"造林,由于土壤板结,苗根弯曲,栽后不易成活,即使勉强成活,吸水吸肥的能力也不强,长不起来,遇到干早就会死亡,保存率低。造林后又不及时补栽补种,造成幼林地大量缺株,产量很低。有的林地经几次补植,但由于土壤条件太差,保存率仍然不高,兼之在补植时未能按原来株行距用大苗,带土补栽,致使林内植株疏密不均,高矮不一,冠幅差异大,林相参差不齐,光能利用率低,产量也就自然低了。

2.2生长慢,结果晚的低产林:油茶对土壤的要求虽然不很严格,但在粘重板结,排水不良,过分贫瘠的土壤上种植,油茶生长发育不良,结果迟,产量低,树势容易衰退,寿命也短。土壤瘠薄,土层中的养分含量十分低微,各种营养元素都处于极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油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土壤瘠薄是造成幼林油茶生长慢、结果晚的重要原因。

2.3树冠杂乱,树体结构不良的低产林:油茶年年都在长枝发叶,随着树龄的增长,油茶的自然冠形也随之逐渐的形成,但是在树冠的扩展过程中,由于失去管理,或没有及时进行整形修枝,各方面的枝条生长不均衡,有些枝条互相挤压重叠,而有些则非常稀疏,有空隙或废枝大量繁生,造成树冠混乱。在这些各种不良的冠形中,有的树冠直立,上下一致,象支蜡烛,有的上尖下钝形似毛笔,这些冠形狭窄,枝叶密集,通风透光不良,受光面积小,只在顶部和树冠表面梢端结果,数量少,产量低;有的树冠开岔,主枝平展,外紧内空,结构稀疏;有的主枝不明显,成簇向上,形成平顶树冠,还有一些植株,枝叶纵横交错,或空或叠,互相挤压,成为乱头形树冠。以上所形成的种种不良冠形都将成为结果少,产量低的低产树。

2.4林地荒芜、灌刺丛生的低产林:油茶林地经营管理不善,垦复不及时,经过几年生荒就会造成杂草、灌刺丛生,使林地通风不良,阳光不足,水分养分被杂草、灌木所夺取,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荒芜后,杂草、灌刺覆盖度大都在75%以上,有的完全被灌刺所覆盖,油茶被埋没在杂灌丛中,林间通风透光不良,林相紊乱,枝叶枯黄,新梢短而小,叶片稀,花芽不能分化,产量低。

2.5多代混生,林相杂乱的低产林:在我县有些油茶产区,常出现同一个林分内生长着树龄悬殊很大,甚至相差10年至几十年的油茶植株,构成多代混生的异龄林,由于林龄差别大,树高和冠幅也随之相差悬殊,疏密不均,高矮不,林相很不整齐,其产量一般都很低。

2.6稀疏残缺或过密重叠的低产林:油茶造林密度是否适当,对油茶树冠发育的好坏,结实的多少都影响很大。因为,密度不当,稀疏残缺或过密重叠是造成油茶单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7品种混杂、劣种居多的低产林:普通油茶的品种,除按成熟季节分为寒露籽,霜降籽和立冬籽群外,又以果形、果色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红球、红桃、黄球、黄桃、青球、青桃、脐形、橘形、橄榄形等类型。它们之间在成熟时间和经济性状上都各不相同,有的差异甚大。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综合各地材料;普通油茶中的红球、红桃、黄球、黄桃,橘形等类型的综合经济性状比较优良,具有果大,皮薄,出籽率、出油率高的优点。但各地条件不同,这些类型所表现的经济性状也不尽相同,各省、各地都有其相应的优良品种类型。但在劣种居多的油茶林中增产并不显著。

2.8树种混生,油茶受压的低产混交林油茶:长期荒芜,不仅杂草灌禾丛生,其他高大乔木也会乘虚而入,自然下种萌发,长大成林,而成为低产的油茶混交林。这种油茶与乔木树种混生的混交林,各地都有。混交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枫香、毛竹等。由于入侵的乔木树种多少和大小不同,对油茶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如果乔木数量少,树身矮,影响小些;侵入的乔木多了,并且长大成林,高居于油茶之上,油茶就会沦为下木而受压,危害也就大了。据我们调查,形成多层林冠完全覆盖下的油茶和处于马尾松林下的油茶,生长衰弱,枝叶枯黄,新梢甚小,果实极少。

c9df9edd-1d59-46be-8884-db89f5b597a1.png

3.改造低产林的措施探讨

上面已经讲过,造成油茶低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进行改造、提高单产或株产也应根据林地和植株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各乡镇在改造低产林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行之有效的主要的改造措施综合介绍如下:

3.1摸清情况,查明原因。

目前,全县基本上常年没有收成的老残林,长期荒芜林及低价值混交林占比50%,因此需要改造、提高产量的低产林面积还是很大的,而且在全县各油茶产区都有广泛分布。这些低产林由于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立地条件多样,林分结构差异,现有管理水平不一,林地本身生产能力悬殊以及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都要求集约经营是难以办到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如有些低产林只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产量就能较明显地提高:有些低产林则增产幅度不大或增产速度较慢;而有些则是林分状况很差,产量极低或已过于衰老,基本上已丧失结实能力的低产林,没有改造前途,对这类低产林花工费力也不会有成效。所以,在进行改造时首先要摸清林地的基本情况。如;现有低产林的立地条件、林分年龄、结构、密度、林冠郁闭程度、品种类型和组成、林地现状、近几年单位面积产量等,根据这些情况可找出形成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综合改造措施,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适时清除杂草灌丛,垦复油茶林地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是综合改造技术措施的基础。这在目前生产水平上是一种能够获得大面积增产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尤其对于因荒芜面降低产量的低产林,其增产效果快而明显。经验证明,荒芜或管理较差的油茶林,一经垦复就可"当年得利,年增产,3年丰收。

3.2垦复林地,提高肥力。

垦复的好处荒芜油茶林通过垦复,清除林内杂草,灌水和其他树种,把落叶、杂草翻埋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质的分解,积蓄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从面提高土壤肥力,为翌年油茶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垦复后可清洁林地、减少病虫危害。据全国油茶科技协作组调查,在夏季,15厘米表土层垦复比不是复土壤含水量提高5-10%,林地土层0-29厘米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磷、含量都比未垦复高一倍,由于土壤条件改善,有利于油茶根系发展。群众说:"锄头底下三分水,锄头底下层肥”。

3.3垦复的季节与深度。

根据油茶本身的生长特性以及季节性气候特点、环境状况不同,是复的季节常采用冬夏两次,不同垦复时间要求的度也不一样。冬季垦复要求深挖,深度一般在20-25厘米,荒芜严重的低产林要求垦得深一些,并要求起块大、挖路密、土块翻边,草蔸朝天,冰冻一冬。翻过来的土块一般不要打碎,形成坑坑洼洼,象鱼鳞一样,以增加蓄水,改良土壤冬季为什么要深挖呢?因为冬季是油茶处于休眠期,要的水分、养分较少,损伤少量根系也影响不大。春季愈台后能很快长出新的吸收根,增加吸收能力。但是,对于士壤较差,水肥不足,油茶树势生长不良的芜低产林,深挖后其根系恢复重新生根则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年年深挖,可能会影响植株生长,水分养分供应不上,还有可能枯死。所以对于林分长势很差的低产林,不需要每年都深挖,一般3年深挖一次就可以了。所谓3年一深挖,1年一浅锄”就是这个道理。

3.4垦复的方法垦复的方法。

可采用全垦、带垦、穴垦、阶梯式垦,沟抚育等,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以搞好水土保持为前提。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地势、林地状况和经营方式采取相应的垦复方法。(1)全垦全垦就是将油茶林地的土壤自下而上全部挖翻过来。这种方法适于地势平坦,坡度在15以下的荒芜油茶山。(2)带垦即从山脚到山顶,横向水平挖一带,留带的宽度,随油茶上下行距而定。如行距为3米,则带距1.5米,逐年轮换垦复,这叫做“带状轮屋"。

(3)穴垦即围绕油茶树深挖星复。通常适于30左右的陡坡,或土质带沙性的低产林。如林相较稀疏、混生有其他林木时,可在全面砍除杂草、灌木的同时,围绕油茶范周围深挖垦复。

(4)阶梯式垦复在全面深挖垦复的基础上,按照油株行距,筑成里低外高,环山水平的梯上梯田,外埂,里开沟,梯的宽度要依地形地势的变化而定,平缓坡应宽些,陡坡宜窄些,等高不等宽。(5)挖壕抚育在油茶林内上下行距中间,挖一条70厘米左右宽和60-70厘米深的沟,挖土时注意把表土、心土分开堆放。挖好后将林地杂草灌木埋入沟内。

3.5施肥、增加营养。

油茶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不能缺少氮、磷、钾3种要素及一些微量元素,若缺少其中任何1种,油茶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氮素充足时,油茶生长速度加快,植株高大,枝叶繁茂,叶色浓绿,一般称为“叶肥”;相反,氮素缺乏,叶子变黄,生长不良。但氮素过多也不好,会使枝叶徒长,营养生长过旺,影响开花结实,成熟期推迟,质量降低,产量也受影响。磷是构成细胞核的重要成分,能促进油茶新陈代谢和形成果实的作用,对于促进开花结实,提高产量和种子品质有特殊的功能,一般称为“实肥"或“果肥”。施用磷肥对油茶增产有很大的作用,据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成年油茶施用1千克过磷酸钙,能增加茶果5-7千克。缺乏磷素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因此,施用氮肥时应配合施用磷肥。钾在油茶叶中含有2左右,枝干根含量也不少,有促进枝干坚实,增加树体抗病虫能力和抗寒能力,一般称为“基肥”。钾能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减少水分从叶面散失,可起到缓冲水分蒸腾的生理机能。

3.6疏密补稀,调整密度。

油茶林过密或过稀或者疏密不均都会使产量降低。要使油茶低产变高产,就必须调整密度,力求做到林地不缺株,相邻油茶树之间树冠不重叠、不交错,既要保证油茶有充足的阳光,又要使光能和地力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3.7去劣留优,高接换种。

现有的油茶低产林大多数为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劣种居多,一般劣株约占全株的50-60%,有的高达90%以上由于劣株产量极低,株数占比例又很大,造成林分长期处于低产状态。因此,改造劣株对于提高油茶产量有很大的作用有了优良品种,既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改造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密度过大林分中的劣株,可以结合调整密度时砍去(或挖去)劣株,保留优树。稀疏老残林中的劣种树,可以结合撂壕预栽,选用良种壮苗重新造林或嫁接换种更新,以实现全林良种化。林相整齐,生长旺盛的幼林或壮龄林,可以采用高接换种的办法,将优良品种的接穗嫁接到劣种树上,以达到纯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目的。另外利用嫁接的方法将所要换种的油茶树,根据树体情况进行整形,一般保留3-6个主枝,然后截去离地面1.4米高以上的枝条,切口或锯口要平滑、完整、不能撕裂。

3.8及时修剪,改造树体。

油茶的树体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冠扩展的较快,如不及时进行修剪,调整各类枝条的分布与相互关系,而任其自然生长,则树冠就易混乱,形成不良的树体结构。目前大多数低产林都由于经营粗放,林相素乱,树体结构较差,树形不规则,枝条混生重叠,阳光不足,生长衰弱,结果少,产量低,甚至种子含油率也随之降低。为使林内通风透光,树冠生长良好,结构合理,以及控制各种有碍于树冠正常发育的枝条生长,减少病虫危害,使树冠上下内外都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能够集中养分,多开花,多结实,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就必须对油茶进行修剪。通过正确的修剪,能平衡树势,使枝条分布均会,树冠内膛通风透光,立体结果提高产量。

3.9防治病虫,减免损失。

油茶病虫害是造成油茶大量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搞好病虫防治,是保证油茶低产变高产的重要措施。防治病虫害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积极消灭”的方针和“治早、治小、治彻底"的原则,在实行中要采取以营林措施为主,药械防治为辅,推广生物防治和土农药防治相结合的办法,从而提高油茶经营水平。

4.结论 

为了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改造对策。要对土壤质量进行改善,通过施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水分等措施来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和保持水分,从而改善生长环境。要加强种植管理,包括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时修剪杂草等措施,保持油茶树的健康生长状态,提高产量和品质。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油茶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产量。还可以采取更新油茶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从而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改造对策,可以有效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迅猛,但低产林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低产林进行改造是解决当前油茶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的关键举措。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土壤改良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低产林向高产林的转变。而且,改造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是成熟可靠的,对于农民而言也是可以接受和实施的。     

油茶低产林改造对环境和生态保护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改造措施,可以提高油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可行性和效益都得到了充分验证,是值得推广和推动的重要工作。


责编:文海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呵护环境者,社会当呵护
下一篇:衡阳县“三边”造林绿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