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决策参考 > 首页 > 决策参考 >

衡阳县发展高效油茶林的探讨
2025-02-08 12:00:37   来源:和谐衡阳网   

本文在分析衡阳县油茶生产严峻形势——荒芜低效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发展衡阳县高效油茶林的对策——乘势而上,良种良法,兴林富民。

衡阳县发展高效油茶林的探讨

衡阳县集兵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李宏志

摘要:本文在分析衡阳县油茶生产严峻形势——荒芜低效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发展衡阳县高效油茶林的对策——乘势而上,良种良法,兴林富民。

关键词:油茶 高效 衡阳县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量高、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的总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油料树种。其主要产品茶油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组成合理,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榆酸,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而导致血管硬化的胆固醇,是理想的食用油。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湖南是普通油茶最适生长区。衡阳县以低山、丘陵为主,国土总面积中有一半是山地面积,有利于发展油茶。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年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种植油茶不但能开发与活跃山区和农村经济、提高农户收入,还能满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食用油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

1 生产现状

1.1 面积

据“十·五”森林资源清查,衡阳县有油茶林面积9310.1公顷,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83.5%,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7.4%。由于长期荒芜,与别的乔灌木混生,相当部分演替为其它林分,而且愈演愈烈,加之连年火烧,油茶林面积近些年来急剧减少。“八·五”清查时,油茶林面积为23755.0公顷,比“六·五”清查面积27667.5公顷减少3912.5公顷,减幅为14.1%;“十·五”清查面积9310.1公顷,比“八·五”清查23755.0公顷减少14444.9公顷,减幅为60.8%。

1.2 分布

在全县26个乡(镇)中,共涉及23个,重点分布在集兵、樟木、岣嵝、界牌、渣江等5个乡(镇),5个乡(镇)面积均在1000公顷以上,共有6927.1公顷,占全县油茶林总面积的74.4%。重点分布区主要是低山、丘陵,海拔大多在100~500m之间。

1.3 产量

油茶大面积每公顷产油仅45~75千克,更有甚者,近半数油茶无人采收。目前全国已有260多个经过省级以上鉴定的优良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审定且每公顷产油在750千克以上的良种有50多个。按现有60千克/公顷计,每公顷可增产690多千克。可见增产潜力显著。

2 低效原因

2.1 管理不善

据“十·五”森林资源清查,在全县9310.1公顷油茶林中,高度集约经营面积仅有17.2公顷,占0.2%;一般经营4841.5公顷,占52.0%;粗放经营4451.4公顷,占47.8%。长期以来把油茶作为“露水财”,只取不予,大量抛荒,造成油茶林群体结构不合理,林相混乱,多代同堂,稀密不均;品种混杂,品质退化。

2.2 流通不畅

经营油茶的农户集生产、销售于一身,缺乏市场信息,没有闯市场的能力。也就是说,缺乏组织销售的龙头企业,缺乏生产者与销售者联系的中间商和零售商。加之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滞后,使油茶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十分不畅,尤其未能有效出县。

2.3 利用不当

油茶还能通过油脂的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茶油的副产品茶枯饼可提取茶皂素、制刨光粉和复合饲料,茶壳可提取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碳等。而这一切在我县还是一片空白。只有通过综合利用才能大大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

3 高效对策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的路子。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3.1 在品种上下功夫

3.1.1 老林更新

对于坡度在30°以下,树老林稀的油茶,整地后,用2年生优质嫁接苗(如衡东大桃)或选择优良农家品种、优良实生苗,按每667平方米120~160株的密度造林。

3.1.2 劣株改造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中,将生长旺盛,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幼龄或壮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方法一:油茶撕皮切接法。该法适用于大树换冠,是一种先嫁接成活再断砧的技术,易于操作和恢复树势,广泛应用于采穗圃和丰产示范林建设、种质资源收集等。方法二:改良拉皮切接。该法是在切接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嫁接后长势旺盛,除萌工作量少,但技术难度较高,对砧木要求也高。

3.1.3 引进良种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量的杂交子代。如我省已选育出优良无性系69个,其中最佳的有17个:湘13、湘48、湘98、兰由7805、天观由1153、毛竹山7811、二仙210、五美43、美新1号、精冲7811、茶陵7503、天观5号、宁远7810等,这些品种稳产时平均每亩产油可达30千克以上。衡阳县土壤、气候等环境十分适宜栽种,可大量引进。

3.2 在技术上下功夫

积极推广先进适应的技术、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除实施整形修剪、肥水管理、防虫治病等丰产栽培技术外,还可以利用微量元素和激素控制花期花量,做到计划结果、优化品质、提高效益。此外在以下两方面应有所侧重:

3.2.1 实施分类经营

对于坡度在30°以下,林相较好的中壮林油茶,可采取清理林地、全垦深挖、开沟蓄水、间密补稀、科学施肥、合理修剪、劣株换冠、防虫治病等综合技术进行低产改造。对于树老林密的油茶,可采取全垦深挖,剪除枯、病、脚枝,回缩老枝等措施,使老树复壮。对于坡度在30°以上的油茶林,可采用带状松土抚育或刀抚方式,改变荒芜状态。对于树老林稀的油茶,予以更新。

3.2.2 扩大生产规模

为挖掘规模效益,根据油茶的适应性,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4.5~6.0的砂质红壤、黄壤、黄红壤为宜。要求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海拔100~500米,山地造林以坡度小于25°的缓坡中下部为宜。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合理规划,重点突破,大力发展油茶。

3.3 在增值上下功夫

3.3.1 狠抓流通

尽快建立有序的油茶产品流通体系和信息网络,培植大的中间商,发展零售商。各媒体应加强宣传力度,引导消费。

3.3.2 精深加工

做到合理利用、综合利用。一是改压榨为浸提法,将残油率降到1%左右;二是生产高级营养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三是加强茶油副产品的利用,从茶枯中提取茶皂素、制抛光粉和复合饲料,从茶壳中提取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炭等。

3.4 在机制上下功夫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油茶开发,从事油茶产业建设。加速推进宜茶地向大户和能人转移;在流转中,要注意规范程序,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责编:文海庆

微信图片_20210211094826_conew1.jpg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扬解放思想之风帆,开协商民主之新局
下一篇:论衡阳县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可持续治理